湘西州古丈:以“林长制”推动“林长治” 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
2025-03-14 08:33:06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古丈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王紫茜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7976

新湖南客户都安3月14日讯(通讯员 杨昊天)绿色是湘西最亮的“底色”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以“林长制”推动“林长治”,通过科技赋能、制度创新和全民参与,构建起“山有人管、林有人护、责有人担”的生态保护新格局,全州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,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,古丈县默戎镇万岩村护林员石远奎已经踏上了当天的巡山之路。他掏出手机,熟练地打开巡护APP,实时记录轨迹、上报异常情况。

1分钟接报、3分钟核实、1小时处置,守护这片绿意,在湘西州已经实现了科技与制度双管齐下,智慧护林的新变化,令石远奎感慨不已。据统计,2024年,湘西州划定管护网格9126个,设立各级林长6137名,配置护林员9134名,令每一处林草资源都实现了“一长四员”管理。同时,通过开展生态护林员培训强化基层人员能力提升,实现了生态护林员巡护上线率达95.10%、有效率达84.01%。

古丈县默戎镇林业站站长说,按照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规定,我们对生态护林员进行岗前培训,合格上岗,每年进行两次以上常规培训,主要涉及森林防火和林业资源管理等内容,日常采取按日调度,按月考核按季兑现的方式进行管理,生态护林员的巡护成效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。

绿色的不断发展,还让生态效益成功转化为真金白银。春日里,在高峰镇大面山集体林场,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绿意盎然,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。该林场始建于1970年,现存林木大多为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种植,林地面积近1万亩。过去依赖传统林业经营,效益增长缓慢。为突破发展瓶颈,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大面山林场由国有林场代管,借助国有林场资金、技术和管理经验,成功开启了转型发展新篇章。

古丈县高峰镇大面山林场场长说:“为提升林木生态质量和集体林场经营能力,我们栽种了一些油茶、紫薇、红豆杉等符合市场需求的苗木,结合自身条件对林场范围内的林木有计划地实施改造,积极探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。”

近年来,湘西州国土绿化工作稳步推进。2024年全州完成石漠化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建设工程和面上造林54.56万亩,其中人工造林0.84万亩,封山育林45.87万亩,森林质量精准提升7.85万亩,完成油茶项目新造1.18万亩,低改1.62万亩。同时,以“3.12”植树节为契机,积极组织全州人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,建设县、乡、村三级义务植树基地,全力建设森林乡村40个,全州参加义务植树115.3万人次,植树428.9万株。从智慧巡护到产业振兴,湘西州正以“林长制”推动“林长治”,书写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篇章。

下一步,湘西州将继续聚焦“五绿”工程,全面推深做实“林长制”,加快推进科学绿化行动、积极打造“五彩森林”;不断强化林业生态资源管护,抓实抓细林业安全生产,筑牢林业发展安全底线;进一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,持续做强油茶产业,通过深化“林长+科技”“林长+产业”发展模式,让每一片山林都成为百姓的绿色“银行”。

责编:王紫茜

一审:王紫茜

二审:齐菲

三审:陈真

来源:古丈县融媒体中心

乡镇动态
头条
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